Wednesday, September 18, 2013

自食其力滚大自己的雪球

近来,国内许多「富二代」经常在公开场合招摇炫富,其嚣张拔扈的行径常令观者感叹不已;腰缠万贯的巴菲特,虽然身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富豪,但他的三名子女却并非游手好闲的纨袴子弟,除了皆事业有成外,也同样在慈善事业上不遗余力。

巴菲特的长女苏珊.巴菲特(Susan Buffett)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店的老板,她所成立的舍伍德基金会(Sherwood Foundation)多年来致力于教育、爱滋病、低收入户、非洲落后地区等环境的改善;长子霍华德.巴菲特(Howard Buffett)则是伊利诺州的农民,在农业学、传播业以及农产品物流业经营上皆有极高的成就;次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是美国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曾创作电影「与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的配乐,获得过美国最高荣誉艾美奖。三名子女皆拥有令人赞叹的成就,也都成立了自己专属的慈善基金会,这一切作为都与巴菲特的教育理念息 息相关。

「我不会将财产留给子女。」这是巴菲特很早就在媒体上作出的声明,事实也证明,他对孩子的爱从来就不是透过金钱付出,巴菲 特只留下了足以让子女追逐梦想、但不足以游手好闲的数额;他常说,让子女习惯伸手等于害了他(她),因此,从小到大,巴菲特的孩子就是「留自己的汗,吃自 己的饭。」举凡零用钱到生活以外的花费,都是以贷款的形式取得,孩子们必须在外从事劳力工作,自己赚回想要的东西。他们十分清楚,从父亲那里只能获得精神 上的支持,无法得到金钱上的支援。

我们可以从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德.巴菲特的人生经验中,归纳出他的教育理念。当彼德还在读小学时, 有一次学校举办飞机模型比赛,为了参加比赛,他到父亲的公司当了十五天的清洁工,才存到那一笔购买飞机模型的钱。十九岁那年,他将一笔不多的积蓄转成了父 亲旗下公司的股份,后来,他将这些股票变卖,得到约9万美元,作为投入音乐事业的基金;这些股票若是当时没有卖掉,如今可是拥有7,200万元的价值;面 对许多朋友不可置信的眼光,他只是微笑以对,认为自己用钱买到了时间,那才是无法取代的,这种不贪图金钱的精神,与父亲巴菲特如出一辙。

当彼得从学校退学,打算开始他的音乐之路时。他忐忑不安地与父亲讨论自己的计划,巴菲特以一贯的风格,只专注的倾听,并不做出评论。直到有一天,他忽然 对孩子说:「彼得!你知道吗,你和我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情。音乐是你的画布,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 」巴菲特对于子女的决定,不是一股脑儿的反对,也不会过度的赞同,而是乐观其成的默默支持,这其实才是一个孩子真正需要的。

他三十 岁那一年,再度感受到了父亲的「吝啬」。当时,彼得在事业上小有所成,想买一栋房子,希望能从父亲那里借到一笔钱,得到的答案却是「我们父子不要谈钱」这 样的婉拒,他气得跑到银行贷款。多年后,他才明白父亲真正的用意,要是当时借到了钱,他就无法体会到靠着自己的努力达成愿望的成就感了。

2008年,巴菲特到了洛杉矶帕利媒体中心,第一次观赏儿子在公开场合的音乐会。会前,他只发表了一句话:「我是来看看我给儿子钢琴课的投资,得到了什 么报酬。」台下顿时掌声雷动。事实上,尽管巴菲特在儿子身上投注的金钱远不如在事业上的投资,却在社会上造就了超出股票价值的成果。

对巴菲特来说,「富不过三代」这种事绝不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因为他从不考虑将家产留给孩子,而是在他死后全数捐给慈善机构,以发扬他热爱生命的精神。 2006年,巴菲特将400多亿美元捐给盖兹基金会,同时给了每个孩子10亿美元,但这笔钱却不是用来供他们享受,而是投入了各自的慈善基金,让他们依据 自身喜好和规划来进行慈善事业。

大女儿苏珊利用这10亿元在奥马哈建立了基金会,致力于赞助当地的学校和教育系统,并补助贫困家庭 的生活开销。大儿子霍华德对农业与环保情有独钟,立刻将这笔钱投入了印度豹的拯救行动,他在南非买下了一块地,作为印度豹的保育区域。小儿子彼得则将钱用 在落后国家的女孩身上,协助他们对抗早婚早孕以及不安全的性行为。

三名子女自父亲巴菲特处获得的最大传承,不是庞大的财产,而是 「自食其力」的真谛,事实上,这种精神已在巴菲特家族延续了三代,自巴菲特的父亲开始,身为国会议员的他,极少给予初进金融圈的巴菲特财力帮助,却在精神 与思想上给予了莫大的支持,这也影响了巴菲特对于后代的培育方针。

「只有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这是父母的财产绝对无法给予的。经济局势起伏不定,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定的货币,它永远不会贬值与破产,并为我们带来最丰厚的回报。」这是巴菲特在那不可一世的丰功伟业背后,留给世人最大的精神宝藏。

尽管名列全球前五大富豪,巴菲特仍然心悬着如何将自身的智慧传承下去,他认为,只有将理财教育从基础上做好,才能使一个人脱离贫困,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 人才;而这些理念包括「如何投资」、「如何辨别生意好坏」、「该做哪些功课」、「哪件事情最重要」等,而巴菲特除了传授价值投资的理论,也教导大众为人的 基本原则,一个富有又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助益。

2010年5月,巴菲特在全球瞩目的波克夏股东大会上,献给全世 界一份大礼,他将毕生的投资智慧与企业经营哲学制作成一部二十六集的动画,并亲自为动画配音。这一部取名「巴菲特神秘俱乐部(Secret Millionaires Club)」的动画中,有着三名个性迥异的小孩,他们面临各种投资理财的问题,而卡通造型的巴菲特则会在最后出场,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枯燥难懂的投资概 念。巴菲特将毕生的投资智慧蕴含在动画中,希望能将理财教育的概念传承到后代的心中。

巴菲特自小就是理财高手,五岁那年,他就在地 摊卖口香糖;八岁与朋友到离家不远的高尔夫球场当捡球童,并转手卖给球商获利;十一岁时,他用存下的100美元买了生平第一张股票。小小年纪就靠着自己的 能力存了一笔积蓄,并靠着买股赚了一小笔钱,这些小时候就透露出的智慧,正是巴菲特未来在股市大放异采的最大关键。

在一次与中国大 学生的对话中,巴菲特提到,成功的秘诀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唯有找到自己的热情与兴趣,才能有效发挥天赋,他也正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他的三名子女分别踏入 纺织业、农业、音乐界,没有一人继承他的衣钵,正是因为他鼓励孩子选择喜欢的道路,并不过度干涉,才造就了他们成功的人生。

当然, 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后,还需坚持到最后,除了伙伴的帮忙与良师的启蒙外,脚踏实地的一步一脚印尤为成功的不二法门,在「难吃的饼干(Tough cookies)」这一集动画中,饼干因为孩子们少放了一些配料而变得难吃,巴菲特借此提示观众「成功绝不能抄捷径」的道理,值得做的事,一定要做到尽善 尽美。对于这样的敬业态度,我们会很轻易的联想起过世的苹果前执行长贾伯斯,他对于产品的设计、性能、外观皆有着超乎常人的标准,就算是一颗小螺丝也不得 马虎,这样的坚持最终打造了苹果电脑的黄金品牌。

没有一个人从不失败,即使是被世人尊为股神的巴菲特,也有误判与亏损的时候,他在 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对于一名学生希望讨论他投资上的失误,他莞尔回道:「你有多少时间?」显见他对于错误并不畏于承担,相反的,他所恐惧的是明知错误却 不愿承认,反而极力抵赖与粉饰太平的逃避心理,那才是导致毁灭的最大原因。事实上,巴菲特就坦承他当初收购波克夏根本就是个错误,过去原是纺织厂的波克夏 在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下,逐渐走向没落,这笔投资看似血本无归,巴菲特却勇敢面对自己的误判,停止了对纺织本业的投资,转而用公司名义购买其它优质行业的好 公司的股份,使波克夏转型,一跃成为世界金融业巨头。

巴菲特在选择股票时,优先评估的不是一家公司当时的股价与声势,而是潜在于内 部的核心价值,因此,在教育上,他也鼓励人们持续学习,提升自我竞争力,如同他在每一集动画剧末都会说的那句名言:「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知识越多、 财富越多。」他一直对自己定下标准,规定自己要在每晚就寝前,得到比当天早上醒来时更多的知识。

巴菲特以他的亲身经验传授毕生智慧,不仅希望启发人们正确的理财观念,也希望人类的后代能够拥有对金钱的正确认知与处理方法,他透过这些传达出的爱,远远胜过他手里那些巨额股票的价值,值得全天下的父母们借镜。

Tuesday, September 17, 2013

巴菲特最新致富11招

时间正是最大优势

人为财死,不管是穷人或富人,大家都渴望财富,但财富累积的速度总有快慢。致富非偶然,要靠时间累积(像长期投资、储蓄、认真工作);发财讲运气,在短期内暴富(像中乐透、投机炒作)。许多股市散户都怀有投资发财的想法,其实这没有不对,但错就错在观念。不少专家说过,时间是散户最大优势,但大家往往忽视自己的优势,想杀进杀出来快速获利。巴菲特等多位专家一再告诫大家,别只想到短线获利,因为就算是投资专家乃至金融大鳄也常有失手,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散户!这些专家一再提出长期做价值型投资的重要性,而且这是一般人都做得到的事。

巴菲特等多位专家别只想到短线获利,就算是投资专家乃至金融大鳄也有失手,更何况是散户!专家提出长期做价值型投资的重要性,而且这是一般人都做得到的事

虽然巴菲特老是说长期投资、价值型投资之类的话,但人家就是成功了,投资人也永远听不厌倦。 Morningstar StockInvestor编辑柯芬纳(Matthew Coffina)参加巴菲特投资旗舰柏克夏海瑟威在5月4日股东大会后,归纳他11个投资建议。

第1,只要有1家公司拥有强劲和不断成长的竞争优势,用公平价格投资其股票是没问题。巴菲特说,不要以惊人的价格买好公司股票,应以公平价格买让人惊艳的公司股票。什么是公平价格?等股价下跌回来时买进优质股。像苹果股票,你觉得应该在700美元追高,还是400美元以下低进?

第2,别人亢奋时要保持理智。巴菲特说,一生至少会遇到4或5次股市崩跌,但事后都证明那是进场最佳时机。

第3,投资不仅是数字游戏,由于涉及主观判断,我们必须了解企业的​​业务实际运作,光靠线型图表是成不了大事。

第4,许多人视股票为一张纸,把投资当赌博,投资者应该以老板的思维,用另一角度来看股票。

第5,既然要用老板的思惟,只有长期观察一家公司,你才能了解其管理层素质,因为会为你赚钱的正是这些管理层。

第6,订下简单的衡量企业表现标准,然后严守。巴菲特最爱用每股帐面价值做标准,若其升幅超标准普尔500企业的平均值就续抱;相反就卖出。巴菲特认为选股就这么简单。

第7,但巴菲特强调,一般来说,帐面价值只是会计上的概念,只能反映过去的成本,却不能反映内在价值,了解企业的​​资产价值更为重要。

第8,别做蠢事,尤其经营保险业务时尤其如此。因为保险或再保业务必须有真正优秀的管理团队才能脱颖而出。意即在投资1家公司时,了解其管理层素质极重要。

第9,别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没时间深入研究股票的人,可买成本低的股票指数型基金(ETF)。巴菲特不投资看不懂前景的行业,他说,预测没人知道的事,而忽略自己的专长,这样做有够蠢。

第10,没人能预测未来,别太在乎宏观经济预测,因为当中有太多变数。

第11,美国从过去到未来,都是一个不断繁荣的故事。这正是他长期看好美股前景重要原因。

Monday, September 16, 2013

彼得·巴菲特:价值观才是稳定的货币

我的童年,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伴我成长的房子建于20世纪初,1958年父亲花费31500美元买下了它。房子是很普通的独栋小屋,没有围墙, 从厨房的后门出去,就到了别人家。我们养了两只猫,还有一条叫汉密尔顿的狗。外祖父母住在只隔两个街区的房子里,我总是步行到外祖母家,等待我的是加了糖 果的冰激凌。父亲至今还生活在那栋小屋里,80岁,每天高兴地开着用了20年的车去上班。他说自己幸运,不是因为有了巨大的财富,而是开心他可以做他喜欢 的事情。如果你现在某天晚上去我父亲家,可能跟我8岁时看到的场景是一样的:父亲穿着普通的睡衣,坐在同一把椅子里,吃三明治和炸土豆条,享受生活。

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刚记事的时候,正是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民权运动,我的父母积极参与其中。母亲从来 不羞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她在汽车保险杠贴纸上写着“好人不分肤色”。一天早上,我们发现有人在“不分肤色”上打了个叉,并潦草得改成了“白人”。全家人都 很震惊,父母很沮丧,他们并没有向我解释更多,只是他们的情绪感染了我。尽管当时的我并不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可怕的历史因素,但我父母的表现形成 了我的价值观。宽容是我在家中汲取到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我们的童年生活和普通的美国孩子没有什么区别。那时父亲还没有这么大名 气,也不算富有。我要给家里做杂务,才能挣得很少的零用钱。直到我20岁,父亲的财富积累才被世界津津乐道,但父亲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父亲一 直跟我们说,幸福快乐是你要追求的,金钱是跟随着你的幸福和工作而来的,而不应该引领你的工作。要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好你的兴趣能够养活自己。

在家里,母亲主要负责我们生活和教育的具体事务,而父亲则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父亲在家工作,长时间待在书房里,全神贯注研究大量深奥书籍。虽然他 的“手稿”中写的可能是市盈率和管理绩效分类等内容,但他却可以轻松达到沉思入定的境界。父亲的书房没有“禁止入内”的牌子,但我们也很少打扰他。太过顽 皮的哥哥也曾被象征性地关过“禁闭”,但我从小就很安静,也很听话。父亲常常穿着卡其布裤子和一件破旧的毛衣从书房里走出来,身上带着一种几近圣洁的平 静。他常常鼓励我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专注其中。

我是一个音乐人,曾经为了演出到处募集资金。很多人听到我的姓氏,知道了我是 “股神”的儿子。他们总会问我:“沃伦·巴菲特的儿子还需要募集资金吗?”实际上,父亲从未给过我大笔的金钱。我需要募集百分之九十的资金,而父亲只会出 百分之十。父亲赞同一句话:“有时你给孩子一把金汤匙,没准是把金匕首。”他认为有能力的父母给子女的财产应该能做任何事,却远远不够无所事事。

我也曾向父亲借过钱。那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30岁的时候,我向父亲借钱买房。他说,借钱给我会破坏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自己贷款买吧,自己还。当时我很生气,可是很快我就理解了父亲。他那么做是因为爱我和尊重我。

众所周知,早在2006年,我的父亲就将他的大部分财产,大约370亿美元捐给了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他还设立了三个“10亿美元”的慈善捐赠基 金,分别由我们三个孩子进行管理。在此之前的三个月,父亲跟我们有交代,比尔·盖茨基金会有很好的架构,有充分的人力资源能把这个慈善的事情做得更好。已 经五十多岁的我,虽然肩负着10亿美金的庞大数额的管理责任,但这笔钱最终还是要捐出去的。巴菲特家族没有设立庞大的信托基金,我们兄弟姐妹三人在年满 19岁后,每人获得了一笔数额非常有限的财产。我继承的是我祖父留下的9万美元。

在我看来,价值观才是稳定的货币。自由、平等、言 行一致、专注和幽默,都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东西。我们兄弟姐妹三人,哥哥是农场主兼摄影师,姐姐是家庭主妇,我是一个音乐家。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不去继 承父亲的事业?我用父亲对我说的一段话答复:“儿子,咱们俩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公司)是我的画布,我很高 兴每天都在画布上添几笔。”

Sunday, September 8, 2013

投资的三大谎言

       投资的第一个谎言,是成长

  有支股票,

  3年前、2年前、1年前的EPS

  分别是 0.4元、0.8元、1.5元,

  「每年成长2倍!」

  有人开始称呼它叫成长股、雪球股、动能股...,

  按这速度,明年3元,

  后年保守估计4元,大后年5元?

  市场里没有神话,

  但有许多谎话与笑话,

  乐观与线性思考带给我们很多乐趣,

  事实是,任何股票成长都不能带给你获利,

  只有自身的成长才能给你长期又稳定的回报。

  投资的第二个谎言,是预测

  每个人都曾有过一种感觉,

  觉得自己非常的神准,猜涨就涨,猜跌就跌,

  转折各个都抓到,波段做得非常精准。

  好日子并不长久,但总令人忘怀,

  于是许多人就不断重复着猜测未来,

  想要重温那种感觉。

  健忘或许是好事,

  让你忘掉记忆中那些失败的挫折,

  拼凑成美好的回忆。

  但回忆并不能带给你获利,

  只有不再预测未来,

  你才能真正活在当下,掌握每个机会。

  投资的第三个谎言,是方法

  投资应该是每个人有生以来,

  能使用最多方法来解决的一个问题。

  每个方法都有高人用过,并且让口袋满满,

  为何唯独自己使用时方法就失效了?

  投资就像跑步游泳,

  常常是你做什么他也做什么,

  但大多数人只有模仿跑步的动作,

  却没看到领先的人如何调整呼吸与使用肌肉、

  及长期锻炼的肌耐力与肺活量,

  甚至跑了半天,终于发现自己原来擅长的是游泳。

  原来看似一样的方法,其实并不一样,

  方法虽有好坏之分,却没有能否赚钱的差别,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就如同选择自己的强项,

  否则,游泳健将去跑百米也注定将栽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