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许多「富二代」经常在公开场合招摇炫富,其嚣张拔扈的行径常令观者感叹不已;腰缠万贯的巴菲特,虽然身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富豪,但他的三名子女却并非游手好闲的纨袴子弟,除了皆事业有成外,也同样在慈善事业上不遗余力。
巴菲特的长女苏珊.巴菲特(Susan Buffett)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店的老板,她所成立的舍伍德基金会(Sherwood
Foundation)多年来致力于教育、爱滋病、低收入户、非洲落后地区等环境的改善;长子霍华德.巴菲特(Howard
Buffett)则是伊利诺州的农民,在农业学、传播业以及农产品物流业经营上皆有极高的成就;次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是美国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曾创作电影「与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的配乐,获得过美国最高荣誉艾美奖。三名子女皆拥有令人赞叹的成就,也都成立了自己专属的慈善基金会,这一切作为都与巴菲特的教育理念息
息相关。
「我不会将财产留给子女。」这是巴菲特很早就在媒体上作出的声明,事实也证明,他对孩子的爱从来就不是透过金钱付出,巴菲
特只留下了足以让子女追逐梦想、但不足以游手好闲的数额;他常说,让子女习惯伸手等于害了他(她),因此,从小到大,巴菲特的孩子就是「留自己的汗,吃自
己的饭。」举凡零用钱到生活以外的花费,都是以贷款的形式取得,孩子们必须在外从事劳力工作,自己赚回想要的东西。他们十分清楚,从父亲那里只能获得精神
上的支持,无法得到金钱上的支援。
我们可以从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德.巴菲特的人生经验中,归纳出他的教育理念。当彼德还在读小学时,
有一次学校举办飞机模型比赛,为了参加比赛,他到父亲的公司当了十五天的清洁工,才存到那一笔购买飞机模型的钱。十九岁那年,他将一笔不多的积蓄转成了父
亲旗下公司的股份,后来,他将这些股票变卖,得到约9万美元,作为投入音乐事业的基金;这些股票若是当时没有卖掉,如今可是拥有7,200万元的价值;面
对许多朋友不可置信的眼光,他只是微笑以对,认为自己用钱买到了时间,那才是无法取代的,这种不贪图金钱的精神,与父亲巴菲特如出一辙。
当彼得从学校退学,打算开始他的音乐之路时。他忐忑不安地与父亲讨论自己的计划,巴菲特以一贯的风格,只专注的倾听,并不做出评论。直到有一天,他忽然
对孩子说:「彼得!你知道吗,你和我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情。音乐是你的画布,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
」巴菲特对于子女的决定,不是一股脑儿的反对,也不会过度的赞同,而是乐观其成的默默支持,这其实才是一个孩子真正需要的。
他三十
岁那一年,再度感受到了父亲的「吝啬」。当时,彼得在事业上小有所成,想买一栋房子,希望能从父亲那里借到一笔钱,得到的答案却是「我们父子不要谈钱」这
样的婉拒,他气得跑到银行贷款。多年后,他才明白父亲真正的用意,要是当时借到了钱,他就无法体会到靠着自己的努力达成愿望的成就感了。
2008年,巴菲特到了洛杉矶帕利媒体中心,第一次观赏儿子在公开场合的音乐会。会前,他只发表了一句话:「我是来看看我给儿子钢琴课的投资,得到了什
么报酬。」台下顿时掌声雷动。事实上,尽管巴菲特在儿子身上投注的金钱远不如在事业上的投资,却在社会上造就了超出股票价值的成果。
对巴菲特来说,「富不过三代」这种事绝不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因为他从不考虑将家产留给孩子,而是在他死后全数捐给慈善机构,以发扬他热爱生命的精神。
2006年,巴菲特将400多亿美元捐给盖兹基金会,同时给了每个孩子10亿美元,但这笔钱却不是用来供他们享受,而是投入了各自的慈善基金,让他们依据
自身喜好和规划来进行慈善事业。
大女儿苏珊利用这10亿元在奥马哈建立了基金会,致力于赞助当地的学校和教育系统,并补助贫困家庭
的生活开销。大儿子霍华德对农业与环保情有独钟,立刻将这笔钱投入了印度豹的拯救行动,他在南非买下了一块地,作为印度豹的保育区域。小儿子彼得则将钱用
在落后国家的女孩身上,协助他们对抗早婚早孕以及不安全的性行为。
三名子女自父亲巴菲特处获得的最大传承,不是庞大的财产,而是
「自食其力」的真谛,事实上,这种精神已在巴菲特家族延续了三代,自巴菲特的父亲开始,身为国会议员的他,极少给予初进金融圈的巴菲特财力帮助,却在精神
与思想上给予了莫大的支持,这也影响了巴菲特对于后代的培育方针。
「只有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这是父母的财产绝对无法给予的。经济局势起伏不定,唯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定的货币,它永远不会贬值与破产,并为我们带来最丰厚的回报。」这是巴菲特在那不可一世的丰功伟业背后,留给世人最大的精神宝藏。
尽管名列全球前五大富豪,巴菲特仍然心悬着如何将自身的智慧传承下去,他认为,只有将理财教育从基础上做好,才能使一个人脱离贫困,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
人才;而这些理念包括「如何投资」、「如何辨别生意好坏」、「该做哪些功课」、「哪件事情最重要」等,而巴菲特除了传授价值投资的理论,也教导大众为人的
基本原则,一个富有又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助益。
2010年5月,巴菲特在全球瞩目的波克夏股东大会上,献给全世
界一份大礼,他将毕生的投资智慧与企业经营哲学制作成一部二十六集的动画,并亲自为动画配音。这一部取名「巴菲特神秘俱乐部(Secret
Millionaires
Club)」的动画中,有着三名个性迥异的小孩,他们面临各种投资理财的问题,而卡通造型的巴菲特则会在最后出场,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枯燥难懂的投资概
念。巴菲特将毕生的投资智慧蕴含在动画中,希望能将理财教育的概念传承到后代的心中。
巴菲特自小就是理财高手,五岁那年,他就在地
摊卖口香糖;八岁与朋友到离家不远的高尔夫球场当捡球童,并转手卖给球商获利;十一岁时,他用存下的100美元买了生平第一张股票。小小年纪就靠着自己的
能力存了一笔积蓄,并靠着买股赚了一小笔钱,这些小时候就透露出的智慧,正是巴菲特未来在股市大放异采的最大关键。
在一次与中国大
学生的对话中,巴菲特提到,成功的秘诀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唯有找到自己的热情与兴趣,才能有效发挥天赋,他也正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他的三名子女分别踏入
纺织业、农业、音乐界,没有一人继承他的衣钵,正是因为他鼓励孩子选择喜欢的道路,并不过度干涉,才造就了他们成功的人生。
当然,
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后,还需坚持到最后,除了伙伴的帮忙与良师的启蒙外,脚踏实地的一步一脚印尤为成功的不二法门,在「难吃的饼干(Tough
cookies)」这一集动画中,饼干因为孩子们少放了一些配料而变得难吃,巴菲特借此提示观众「成功绝不能抄捷径」的道理,值得做的事,一定要做到尽善
尽美。对于这样的敬业态度,我们会很轻易的联想起过世的苹果前执行长贾伯斯,他对于产品的设计、性能、外观皆有着超乎常人的标准,就算是一颗小螺丝也不得
马虎,这样的坚持最终打造了苹果电脑的黄金品牌。
没有一个人从不失败,即使是被世人尊为股神的巴菲特,也有误判与亏损的时候,他在
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对于一名学生希望讨论他投资上的失误,他莞尔回道:「你有多少时间?」显见他对于错误并不畏于承担,相反的,他所恐惧的是明知错误却
不愿承认,反而极力抵赖与粉饰太平的逃避心理,那才是导致毁灭的最大原因。事实上,巴菲特就坦承他当初收购波克夏根本就是个错误,过去原是纺织厂的波克夏
在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下,逐渐走向没落,这笔投资看似血本无归,巴菲特却勇敢面对自己的误判,停止了对纺织本业的投资,转而用公司名义购买其它优质行业的好
公司的股份,使波克夏转型,一跃成为世界金融业巨头。
巴菲特在选择股票时,优先评估的不是一家公司当时的股价与声势,而是潜在于内
部的核心价值,因此,在教育上,他也鼓励人们持续学习,提升自我竞争力,如同他在每一集动画剧末都会说的那句名言:「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知识越多、
财富越多。」他一直对自己定下标准,规定自己要在每晚就寝前,得到比当天早上醒来时更多的知识。
巴菲特以他的亲身经验传授毕生智慧,不仅希望启发人们正确的理财观念,也希望人类的后代能够拥有对金钱的正确认知与处理方法,他透过这些传达出的爱,远远胜过他手里那些巨额股票的价值,值得全天下的父母们借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